在上世纪初的混乱时代,很多人颠沛流离,为了生存纷纷避离战区,远离城市的穷乡僻壤则是很好的安全去处。
当下这个小山村,就是在那个时代的游走过来的人聚集而成的。
当时这里还没有国道,这块地方是妥妥的原始山林,来这里的人成功躲避了混乱的年代,但也脱离了后续时代发展的节奏,虽能自立根生但也十分贫苦。
后来,1950年的知青下乡浪潮开始,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也就在知青下乡的尾声中,这块小村子终于是被人发现了。
在知青们的帮助下,这里的人成功和30公里外的县城有了联系,由此打开了一道新世界的大门,通过农作物和木工作物的贩卖让生活稍微有了点改善。
然而,避世几十年的人,陈封的思想不是那么容易解放的,固执又陈旧的观念也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就算在知青下乡的教育浪潮下,也并不能引发这里的人对读书的渴望。
一枚鸡蛋几分钱,上学一学期的学费就几十块,那这书不读也罢,还不如多种种地、做做木工多赚个几毛保证自家温饱和穿住。
唯有一户人家把教育放在了心上,这户人家就是周政光周老师的父母。
周家父母靠着农作物、剪纸和木工活,来往县城贩卖攒钱,在周政光年龄年龄到了后,就把周政光送到了县城学校读书直至在97年师范大专毕业,周政光也成为了村子里唯一一个正常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而和周政光同一代的人,在各自父母老旧思想的影响下,从小就跟着父母干活,跟父母跑县城卖东西,然后长大点了就跟同村或邻村人成婚成家。
这些年轻人结婚都很早,大多都是在20岁以内就结婚了,看起来不合法,但人家不扯结婚证,吃几桌简单的酒席就算完婚了。
于女方而言,闺女迟迟未嫁会遭风言风语,出嫁后少一份口粮减轻一份负担。
于男方而言,娶个婆娘回来多一个劳动力,顺便完成传宗接代的香火传承。
这是很老旧的思想观念,说更远点这也是古代平民百姓阶层的婚嫁思想。
而随着国家的发展,这一对对年轻夫妇从县城打工开始,听到市里的繁华就又跑去市里做工,在市里听到北上广的繁华又有一大批人去了更远的地方。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他们的孩子就是放任不管的状态,皆有家中老人在带养。
师范大专毕业的周政光很优秀,一路成长被各大小学看重并加入了杭州一所名牌小学当语文老师。
2007年,村里这些被放任不管的孩子们长大了,都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了。
这天,周政光回家乡看望父母,看着赶牛、插秧、嬉戏的孩子们,忽然就眼眶湿润。
作为知识分子的周政光有清晰认知,他知道这些孩子的父母,也就是他儿时的小伙伴们,看似抛弃儿女在家乡,实则也都是为了生存才远走故地,至少每年都寄钱回来的情况说明这些人没有忘根,只是迫于无奈的选择罢了。
虽是如此,但这些孩子们不能走老路啊,他们父母辈的是没赶上思想解放的浪潮,这是时代背景下的影响,并不是他们父母辈本身的问题。
如今已然21世纪,国家也走上复兴之路,如果这些孩子再走父母辈的老路,不说这个村子永远出头之日,但这里一代又一代的人将会陷入永无止境的贫苦轮回。
周政光在这天下定了决心,他要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
周政光第二天就去县里部门说明了情况,相关部门对此很重视,有领导来明确了情况,但却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村子距离县城30公里,让这些孩子去县城读书的话,每天往返30公里上学?
即便可以,那谁来接送这些孩子?
孩子的父母辈几乎都走光了,村里的老人年少者五六十岁,年长者七八十岁的也不少,让这么些长者每天跑30公里往返就是60公里的路去接送孩子,那身子骨要出点问题就很老火,万一出现生命危险的情况而父母辈的人又不在身边,那孩子不就成孤儿了?
而在老人家这边,他们也不同意孩子跑那么远的县城读书,每天都能看到的人儿,忽然就要一天到头不见人影,老人家感到担忧。
如此情况,就只剩下唯一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就地在村里施行教育。
但这一个方案又有一个大问题,师资力量从何而来?
正常的本地支教,都是在有正规学校的乡镇支教,虽然生活环境比不上城里,但医疗条件、交通条件、道路条件、餐饮条件等还是接近城市化的。
但在这个村里,除了一个村民开的小卖部外,其余设施什么都没有,有哪个老师愿意来?
而且这个村不在本地支教计划内,就算有老师来支教,最多只有合同中的补贴,没有正常支教的福利待遇,这更加没老师愿意来了。
没谁规定老师就必须要无私奉献,教这里的孩子是教书育人,教城里的孩子也是教书育人,只是在生活环境和事业发展的落差程度上让人望而却步,周政光对此不予置评,但是又能理解的。
于此,在村里孩子上学一事上陷入僵局,县里的人只能回去再进行研究。
身为编制内的周政光,很清楚这个“研究”是怎么回事,有可能明天就研究好,也有可能十年八年也没个消息。
于是,周政光只能另想他法,上微娱的公益机构和慈善机构的官微上留言以求帮助。
最终,在2007年的暑假,韩虹来了。
“所以,虹姐你来了后,就帮助周老师把这个学校办起来了。”刘艺妃手拿一根马尾巴草把玩,和楚轩、韩虹一行三人一字型走在田野小道上,陆涛在后跟着。
沐浴着阳光,感受着乡间味道,听着韩虹的讲述,各都沉浸在这出让人感慨万千的故事氛围里。
“解决这个问题不容易啊,目前这个学校也没入编制,说好听点是个私立学校,说直白点就是五名善良的老师自愿且无私奉献的团队基地。”韩虹说道。
“没入编制?这代表什么?”刘艺妃疑惑。
楚轩走在最前头:“不被教育体系认可的学校。”
“对。”韩虹道。
“啊?为什么啊?”刘艺妃蹙眉。
韩虹扭头看她一眼:“两个村加起来三十来个孩子,目前不管年龄都是二年级,且只有这一个班,你见过哪个学校只有一个班的吗?”
“好吧。”刘艺妃苦笑摇头,算是明白了过来。
本村只有近20个孩子,邻村有10来个,韩虹当初来的时候发现了邻居也是同样贫苦情况,也就把两个村都纳入公益慈善的范围。
只是若要为这几十个孩子成立个正规学校,那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不符合标准,这个村也没个策应学校该有的设施条件和环境。
“那晋升问题怎么办?”楚轩扭头问韩虹。
韩虹弯腰掐了朵野花玩,起身道:“和县里有协商,期末和期中考试不管,但五年级的双优考,六年级的中学考试,只要周老师去申请报备,县里会有安排。”
“那这样也不错呀。”刘艺妃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松了口气,只是不在正常学校上课罢了,该有的待遇和晋升渠道都有就好。
“可以,这也算是最妥当的解决方案了。”楚轩点了下头,也为孩子们感到高兴。
“虹姐,那几位老师都是自愿者的话,那工资收入方面怎么来,是县里补贴吗?”刘艺妃又问。
“嗯,有补贴。”韩虹说道:“这村子好歹是县里管辖范围,有自愿支教的老师来扶持村子里的教育问题,县里出点钱补贴是合规合理的,签了补贴支教的合同,每个月400。”
“只有400!”刘艺妃瞪眼,刚听到确有补贴的情况还觉不错,哪里知道给的补贴只有每月400块。
楚轩扭头,很是错愕:“400能干嘛?基本的生活开支都不够吧?而且那些老师还要给孩子们买水果和课外书什么的,这能够吗?”
韩虹摘下眼镜,从兜里拿镜布擦拭着镜片。
村子向北百八十公里的金华,平均工资3000多。
金华向东北一百五十公里的杭州,平均工资近4000。
村子向偏东北方向九十公里的横店,更有一些明星在剧组转悠一圈就有六位数乃至七位数的收入。
而在这四面都很繁华的区域包裹中,却有几个人放弃原本的工作来干着劳心劳力的每月400块的活。
400能干嘛?
这能够生活吗?
面对夫妻俩的惊愕,韩虹笑了笑,把镜布收好戴上眼镜。
“我们的国家还是非常不错的,随着这些年的发展,利民的福利是实实在在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但任何事都不可能完美,规章和政策也是一样,注定同时满足不了全国13亿的每一个人。”
“跟随着时代的步伐,国家暂时满足不了的,暂时看不到的地方,就是做公益做慈善所要奔赴的地方,不然还要公益和慈善干嘛?”
韩虹的答非所问,让楚轩和刘艺妃愣了愣,旋即心生羞愧,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在底层世界认知层面上和韩虹的差距。
那几位老师都是放弃了原本在校的工作的,脱离了事业编毅然决然的来扶贫的,如此行为明显就不是为了钱而来,为的是这份散播人性光辉的事业。
那400也好,还是多少也好,这其实并不重要,真要为了钱就算开个两三千的教师正常工资,也没几个老师愿意来这个地方。
重要的是县里的这个态度,能够按国家规章内给出这个补贴,这个态度就是对那五位老师最大的支持,也会是一种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柱。
普天之下莫非国土,搞慈善的也不是各个都是圣母,若连国家在这事上都不给个支持态度,那慈善人再热血的心也会逐渐冰凉。
“我的公益基金公司也会每月给每位老师补贴,这个公益项目在08年初由我发起后,也有几个好朋友还有热心群众捐了些钱款,够维持两三年的开销的。”
“现在主要的问题就是这村子里的路要修一修,全都是泥巴路,一下雨压根就没法走,还有学校的位置也要换一换,当初只想着把孩子们尽快安排读书,这不能耽误。”
“但那个院子环境你们也看到了,又破又旧空间又小,搞了个篮球场就啥也不能干了,明年我去联系施工队在附近找块地方帮忙弄个全新的小学校,那才像样。”
“只是事情太多了,一步一步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听韩虹絮絮叨叨的,全心全意为孩子们也是为这个落后的村子着想,夫妻俩很受触动。
很多人都知道韩虹做公益和慈善,但从没见韩虹主动宣传过,要么是团队的人偶尔发下照片,要么是公益慈善路上偶遇路人的街拍。
起初有过质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下这个小山村,就是在那个时代的游走过来的人聚集而成的。
当时这里还没有国道,这块地方是妥妥的原始山林,来这里的人成功躲避了混乱的年代,但也脱离了后续时代发展的节奏,虽能自立根生但也十分贫苦。
后来,1950年的知青下乡浪潮开始,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也就在知青下乡的尾声中,这块小村子终于是被人发现了。
在知青们的帮助下,这里的人成功和30公里外的县城有了联系,由此打开了一道新世界的大门,通过农作物和木工作物的贩卖让生活稍微有了点改善。
然而,避世几十年的人,陈封的思想不是那么容易解放的,固执又陈旧的观念也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就算在知青下乡的教育浪潮下,也并不能引发这里的人对读书的渴望。
一枚鸡蛋几分钱,上学一学期的学费就几十块,那这书不读也罢,还不如多种种地、做做木工多赚个几毛保证自家温饱和穿住。
唯有一户人家把教育放在了心上,这户人家就是周政光周老师的父母。
周家父母靠着农作物、剪纸和木工活,来往县城贩卖攒钱,在周政光年龄年龄到了后,就把周政光送到了县城学校读书直至在97年师范大专毕业,周政光也成为了村子里唯一一个正常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而和周政光同一代的人,在各自父母老旧思想的影响下,从小就跟着父母干活,跟父母跑县城卖东西,然后长大点了就跟同村或邻村人成婚成家。
这些年轻人结婚都很早,大多都是在20岁以内就结婚了,看起来不合法,但人家不扯结婚证,吃几桌简单的酒席就算完婚了。
于女方而言,闺女迟迟未嫁会遭风言风语,出嫁后少一份口粮减轻一份负担。
于男方而言,娶个婆娘回来多一个劳动力,顺便完成传宗接代的香火传承。
这是很老旧的思想观念,说更远点这也是古代平民百姓阶层的婚嫁思想。
而随着国家的发展,这一对对年轻夫妇从县城打工开始,听到市里的繁华就又跑去市里做工,在市里听到北上广的繁华又有一大批人去了更远的地方。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他们的孩子就是放任不管的状态,皆有家中老人在带养。
师范大专毕业的周政光很优秀,一路成长被各大小学看重并加入了杭州一所名牌小学当语文老师。
2007年,村里这些被放任不管的孩子们长大了,都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了。
这天,周政光回家乡看望父母,看着赶牛、插秧、嬉戏的孩子们,忽然就眼眶湿润。
作为知识分子的周政光有清晰认知,他知道这些孩子的父母,也就是他儿时的小伙伴们,看似抛弃儿女在家乡,实则也都是为了生存才远走故地,至少每年都寄钱回来的情况说明这些人没有忘根,只是迫于无奈的选择罢了。
虽是如此,但这些孩子们不能走老路啊,他们父母辈的是没赶上思想解放的浪潮,这是时代背景下的影响,并不是他们父母辈本身的问题。
如今已然21世纪,国家也走上复兴之路,如果这些孩子再走父母辈的老路,不说这个村子永远出头之日,但这里一代又一代的人将会陷入永无止境的贫苦轮回。
周政光在这天下定了决心,他要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
周政光第二天就去县里部门说明了情况,相关部门对此很重视,有领导来明确了情况,但却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村子距离县城30公里,让这些孩子去县城读书的话,每天往返30公里上学?
即便可以,那谁来接送这些孩子?
孩子的父母辈几乎都走光了,村里的老人年少者五六十岁,年长者七八十岁的也不少,让这么些长者每天跑30公里往返就是60公里的路去接送孩子,那身子骨要出点问题就很老火,万一出现生命危险的情况而父母辈的人又不在身边,那孩子不就成孤儿了?
而在老人家这边,他们也不同意孩子跑那么远的县城读书,每天都能看到的人儿,忽然就要一天到头不见人影,老人家感到担忧。
如此情况,就只剩下唯一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就地在村里施行教育。
但这一个方案又有一个大问题,师资力量从何而来?
正常的本地支教,都是在有正规学校的乡镇支教,虽然生活环境比不上城里,但医疗条件、交通条件、道路条件、餐饮条件等还是接近城市化的。
但在这个村里,除了一个村民开的小卖部外,其余设施什么都没有,有哪个老师愿意来?
而且这个村不在本地支教计划内,就算有老师来支教,最多只有合同中的补贴,没有正常支教的福利待遇,这更加没老师愿意来了。
没谁规定老师就必须要无私奉献,教这里的孩子是教书育人,教城里的孩子也是教书育人,只是在生活环境和事业发展的落差程度上让人望而却步,周政光对此不予置评,但是又能理解的。
于此,在村里孩子上学一事上陷入僵局,县里的人只能回去再进行研究。
身为编制内的周政光,很清楚这个“研究”是怎么回事,有可能明天就研究好,也有可能十年八年也没个消息。
于是,周政光只能另想他法,上微娱的公益机构和慈善机构的官微上留言以求帮助。
最终,在2007年的暑假,韩虹来了。
“所以,虹姐你来了后,就帮助周老师把这个学校办起来了。”刘艺妃手拿一根马尾巴草把玩,和楚轩、韩虹一行三人一字型走在田野小道上,陆涛在后跟着。
沐浴着阳光,感受着乡间味道,听着韩虹的讲述,各都沉浸在这出让人感慨万千的故事氛围里。
“解决这个问题不容易啊,目前这个学校也没入编制,说好听点是个私立学校,说直白点就是五名善良的老师自愿且无私奉献的团队基地。”韩虹说道。
“没入编制?这代表什么?”刘艺妃疑惑。
楚轩走在最前头:“不被教育体系认可的学校。”
“对。”韩虹道。
“啊?为什么啊?”刘艺妃蹙眉。
韩虹扭头看她一眼:“两个村加起来三十来个孩子,目前不管年龄都是二年级,且只有这一个班,你见过哪个学校只有一个班的吗?”
“好吧。”刘艺妃苦笑摇头,算是明白了过来。
本村只有近20个孩子,邻村有10来个,韩虹当初来的时候发现了邻居也是同样贫苦情况,也就把两个村都纳入公益慈善的范围。
只是若要为这几十个孩子成立个正规学校,那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不符合标准,这个村也没个策应学校该有的设施条件和环境。
“那晋升问题怎么办?”楚轩扭头问韩虹。
韩虹弯腰掐了朵野花玩,起身道:“和县里有协商,期末和期中考试不管,但五年级的双优考,六年级的中学考试,只要周老师去申请报备,县里会有安排。”
“那这样也不错呀。”刘艺妃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松了口气,只是不在正常学校上课罢了,该有的待遇和晋升渠道都有就好。
“可以,这也算是最妥当的解决方案了。”楚轩点了下头,也为孩子们感到高兴。
“虹姐,那几位老师都是自愿者的话,那工资收入方面怎么来,是县里补贴吗?”刘艺妃又问。
“嗯,有补贴。”韩虹说道:“这村子好歹是县里管辖范围,有自愿支教的老师来扶持村子里的教育问题,县里出点钱补贴是合规合理的,签了补贴支教的合同,每个月400。”
“只有400!”刘艺妃瞪眼,刚听到确有补贴的情况还觉不错,哪里知道给的补贴只有每月400块。
楚轩扭头,很是错愕:“400能干嘛?基本的生活开支都不够吧?而且那些老师还要给孩子们买水果和课外书什么的,这能够吗?”
韩虹摘下眼镜,从兜里拿镜布擦拭着镜片。
村子向北百八十公里的金华,平均工资3000多。
金华向东北一百五十公里的杭州,平均工资近4000。
村子向偏东北方向九十公里的横店,更有一些明星在剧组转悠一圈就有六位数乃至七位数的收入。
而在这四面都很繁华的区域包裹中,却有几个人放弃原本的工作来干着劳心劳力的每月400块的活。
400能干嘛?
这能够生活吗?
面对夫妻俩的惊愕,韩虹笑了笑,把镜布收好戴上眼镜。
“我们的国家还是非常不错的,随着这些年的发展,利民的福利是实实在在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但任何事都不可能完美,规章和政策也是一样,注定同时满足不了全国13亿的每一个人。”
“跟随着时代的步伐,国家暂时满足不了的,暂时看不到的地方,就是做公益做慈善所要奔赴的地方,不然还要公益和慈善干嘛?”
韩虹的答非所问,让楚轩和刘艺妃愣了愣,旋即心生羞愧,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在底层世界认知层面上和韩虹的差距。
那几位老师都是放弃了原本在校的工作的,脱离了事业编毅然决然的来扶贫的,如此行为明显就不是为了钱而来,为的是这份散播人性光辉的事业。
那400也好,还是多少也好,这其实并不重要,真要为了钱就算开个两三千的教师正常工资,也没几个老师愿意来这个地方。
重要的是县里的这个态度,能够按国家规章内给出这个补贴,这个态度就是对那五位老师最大的支持,也会是一种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柱。
普天之下莫非国土,搞慈善的也不是各个都是圣母,若连国家在这事上都不给个支持态度,那慈善人再热血的心也会逐渐冰凉。
“我的公益基金公司也会每月给每位老师补贴,这个公益项目在08年初由我发起后,也有几个好朋友还有热心群众捐了些钱款,够维持两三年的开销的。”
“现在主要的问题就是这村子里的路要修一修,全都是泥巴路,一下雨压根就没法走,还有学校的位置也要换一换,当初只想着把孩子们尽快安排读书,这不能耽误。”
“但那个院子环境你们也看到了,又破又旧空间又小,搞了个篮球场就啥也不能干了,明年我去联系施工队在附近找块地方帮忙弄个全新的小学校,那才像样。”
“只是事情太多了,一步一步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听韩虹絮絮叨叨的,全心全意为孩子们也是为这个落后的村子着想,夫妻俩很受触动。
很多人都知道韩虹做公益和慈善,但从没见韩虹主动宣传过,要么是团队的人偶尔发下照片,要么是公益慈善路上偶遇路人的街拍。
起初有过质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泰空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坐在学霸的鸡上背单词双楠,坐在学霸的鸡上背单词双楠最新章节,坐在学霸的鸡上背单词双楠 xbiquges.com!
泰空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坐在学霸的鸡上背单词双楠,坐在学霸的鸡上背单词双楠最新章节,坐在学霸的鸡上背单词双楠 xbiquges.com!